《安徽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印发

各市、县人民政府,省政府各部门、各直属机构:

《安徽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已经省政府同意,现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组织实施。

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

2025年10月26日

安徽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

(2025—2027年)

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,加快推动我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,制定本方案。

一、工作目标

坚持以完善“政产学研金服用”融合发展机制为主线,在强化服务中壮大产业规模,在规模壮大中提升服务效能,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力争到2027年,全省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突破2700亿元,科技服务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加快推进,形成较为完备的发展生态。

二、主要任务

(一)发展壮大潜力领域

1﹒增强研究开发服务能力。统筹推进国家实验室、科技领军企业、大校大院大所等战略科技力量建设,高水平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。支持企业面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,空天信息、先进材料等未来产业,布局技术研发、工艺优化、系统集成等研发服务链。支持企业、高校院所联合组建省(重点)实验室、省(特色)产业创新研究院、省技术创新中心、省产业创新中心、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共性技术平台,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,开展基础前沿领域研发攻关,强化科技创新源头供给。鼓励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(AI for Science)科研新模式,在新药研发、新材料研制等领域,探索研发分学科的数据库和智能体,提供开放式研发服务。

2﹒提升技术转移转化服务质效。围绕重点产业领域,支持企业、高校院所合作共建50个左右概念验证中心,开展技术成熟度评价、项目产业化评估。建设一批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,支持探索开展中试费用分担、利益共享等创新。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,积极争取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在安徽布局,支持高校设立技术转移专业机构。

3﹒完善企业孵化服务体系。布局建设10家左右顶尖孵化器,强化“种子”发现、企业育成、平台服务、投资促进和资源融通功能。优化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,集聚要素资源,为初创企业提供全周期、专业化孵化服务。强化大学科技园建设,提高发展成效。建设一批未来产业科技园,择优给予支持,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。建设一批创新加速器,提供融资服务、商业验证、产业对接等增值服务。

4﹒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支撑。加快建设合肥法务区,多渠道集聚国内外知名知识产权机构、律师事务所、会计师事务所等。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主体培育行动,支持服务机构实施高质量、全过程、精细化管理。加强国内外品牌专利代理机构培育引进,优化专利代理服务供给质量和结构。提升商标代理服务水平,推进从商标申请注册服务向品牌策划、培育、管理等多元化服务转变。依托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,提供集快速授权、快速确权、快速维权于一体的服务渠道。

(二)巩固提升新兴领域

5﹒提升信息技术服务能级。推动“科大硅谷”、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、工业互联网实现“谷、院、网”协同融合发展。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引育垂类模型企业不少于100家、数据标注企业不少于500家。有序建设数据中心、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,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和数据资源枢纽调度体系建设。加快软件信息服务“一市一园”建设,建设软件园20家左右。积极争创国家公共数据“跑起来”示范场景,推广数据产权登记试点,大力发展数商生态。

6﹒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效能。支持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科技大市场,推动安徽科技大市场融入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,推动更多跨区域科创服务联动发展。以场景应用牵引前沿科技领域技术迭代,每年遴选省“十大标杆场景”和一批省级标杆应用场景和商业化应用解决方案,发布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机会和能力清单。支持“三新”联合应用推广,依法依规在招标投标、政府采购等领域推广应用。打造安徽“双创汇”、“高校院所行”活动品牌,开展技术供需对接和推广应用。

(三)转型升级重点领域

7﹒推动工程技术服务转型。围绕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装备等重点产业,开展建筑光伏一体化、绿色建材等技术研发,布局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,强化建筑领域工程技术创新。依托中国建造(安徽)互联网平台等,重点发展面向工程建设全流程的科研与技术服务。加快推动自动化施工机械、建筑机器人等相关设备集成与创新应用。全面推广技术先进、低能耗、低排放的检验检测设备和仪器仪表。

8﹒促进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与产业融合。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,支持色谱仪等高端仪器设备研制,力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达2000家左右。重点围绕量子精密测量等产业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,推进计量设施共建共享,加强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和应用,拓展全链条计量服务。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,助力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质量竞争力。

9﹒优化科技咨询及其他科技服务供给。积极培育行业高端智库,建设先进行业知识库,提供网络化、集成化、专业化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。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,鼓励围绕重点领域、优势学科创办一流科技期刊。加强科技信息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,大力发展科技传媒。高质量办好世界制造业大会、中国(安徽)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等,主动承接全国大型科技会展活动。

三、重点举措

(一)实施科技服务商招引培育行动。在创业安徽大赛中设置科技服务专场赛,对获奖的科技服务项目给予资金奖励等支持。建设创业安徽全球中心,培育一批创业街区,招引优质科技服务商。发挥各产业专班作用,围绕产业需求,梳理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商清单,大力开展招引。推动省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协会等商协会加强与国内外科技服务商、商协会等对接合作,开展高质效招引活动。推动高校院所科技人员、企业以技术入股、“主辅分离”、“分转子”等方式成为科技服务商。实施科技服务商“培优”计划,选树一批标杆科技服务商,采取绩效评价方式,择优给予支持。支持科技服务商通过产业链整合、股权并购等方式,开展跨区域合作。组织“抱团出海”等专题活动,推动科技服务商“出海服务”。

(二)实施体制机制改革行动。开展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,推动解决科技服务业领域要素保障不足等问题。打造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2.0版,深化科研人员职称评聘制度改革,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。深化科研单位“综合授权+负面清单”改革试点,在编制使用、岗位设置、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,将部分归属省级管理部门的权限授予试点单位行使。有序推进科研类事业单位和检验检测事业单位改革,改制形成一批科技服务业企业,支持申报新型研发机构。

(三)实施科技金融赋能行动。推动省级天使基金群规模超150亿元,支持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母基金设立并购重组子基金,探索设立科技型并购子基金。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“共同成长计划”提质扩面行动,每年新增科技企业贷款超1000亿元。全面推广“贷投批量联动”服务模式。推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高标准建设科创板、专精特新专板等,发挥三四板合作对接“绿色通道”机制作用,加快企业申报“新三板”挂牌。用好港交所新兴科技企业上市政策,鼓励企业上市。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,支持担保机构开发“人才担”等产品。引导保险机构开发研发攻关、科技人才等科技保险产品。

(四)实施专业人才汇聚行动。依托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培养科技服务业“五懂”人才。支持在皖高校开展技术经理人等科技服务业相关学科学历教育,开设相关课程、学科专业。依托安徽高等研究院产学研合作项目培养科技服务业工程硕博士。支持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,将科技服务业企业纳入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评聘试点范围。支持组建技术经理人事务所,健全技术经理人从业佣金制等收益分配制度。开展“金牌技术经理人”遴选活动,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经理人申报省有关人才计划,将金牌技术经理人、高级技术经理人纳入省高层次人才分级分类目录。

(五)实施集聚发展跃升行动。以县(市、区)和省级以上开发区为建设主体,培育建设一批省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区,择优给予支持。支持集聚区在技术要素确权、科技成果“先使用后付费”许可等方面开展创新探索。支持合肥市依托滨湖科学城、“科大硅谷”、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,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业产业高地。支持芜湖、马鞍山、滁州等市立足产业基础,打造国内领先的科技服务业特色产业高地,支持其他市因地制宜培育建设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。

四、保障措施

建立统筹推进工作机制,省科技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,强化工作调度,督促指导任务落实。各市强化政策支持和协同联动,推动各项任务细化落实。完善科技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,加大业务培训力度,适时调整发展目标,加强科技服务业数据监测。强化典型引领,加大宣传推介力度,营造良好氛围。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551-62586667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