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省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中国消费名品征集推荐工作的通知

各市工信局:

根据《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征集2025年度中国消费名品的通知》(工信厅消费函〔2025〕378号)要求,为做好我省中国消费名品征集推荐工作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征集领域

(一)面向轻工、纺织、食品、医药等消费品领域,征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、较高产品创新力、较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,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。

(二)重点支持特定人群适用产品品牌,包括适老化产品、助残产品、妇幼产品等类别,并依据产品功能创新性和适用性差异化制定评价标准。

1.适老化产品。主要包括老年服装服饰、日用辅助产品、保健食品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、养老照护产品、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、适老化环境改善等面向老年人品质生活需求的产品。

2.助残产品。主要包括轮椅、拐杖、假肢、助行器(车)、人工关节和升降机、助听器、义眼、导盲器等用于预防、补偿或改善残疾人身体功能减损的产品。

3.妇幼产品。主要包括为女性及婴幼儿两类人群提供日常护理、喂养、穿着、出行、玩乐、安全防护等适用功能的产品。

二、征集方向

(一)企业品牌

分为历史经典、时代优品、潮流新锐三个维度。

1.历史经典注重历史文化底蕴,是历史悠久、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经典品牌。

2.时代优品注重产品竞争力,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质量过硬、美誉度高,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深远的优质品牌

3.潮流新锐注重创意设计,是近年来出现的引领时代消费潮流的新兴品牌。

(二)区域品牌

产业特色鲜明、地域标识明显、行业认可度较高的地方优势品牌,一般以“地名+产品”命名。

三、申报条件

1.基本条件。企业品牌:申报主体应为在安徽省境内注册登记的企业单位;具有独立法人资格,企业营业收入在2亿以上,近3年经营状况良好,在信用、质量、安全和环保等方面无不良记录;自主创建申报品牌,拥有商标所有权、且在有效期内。区域品牌:应为安徽省境内的地级或县级行政区,近3年无重大质量安全等事故。

2.市场竞争力强。主要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,质量管理水平良好,国际化程度较高。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突出,产业链相对完整,产业配套完善,产业根植性较好。

3.产品创新力高。主要产品技术水平领先,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水平较高,自主创新能力较强,具有一定国内外标准话语权。

4.品牌影响力大。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健全完善,品牌影响力较大,美誉度较高,获得国内外消费者较高认可度。

5.文化赋能力好。企业产品具有较高的工业设计水平,与传统文化充分融合,品牌独特性强,文化赋能性好。

四、推荐程序

1.申报主体通过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公共服务系统(https://zgxfmpfz.miit.gov.cn)在线填报,同时向所在市工信局提出申请,并按要求提交相关申报材料。已纳入首批中国消费名品的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不再重复申报。

2.各市工信局对申报材料严格把关,确保各项材料真实有效,并在征求生态环境、应急管理、市场监管、药品监管等部门意见基础上,按照推荐数量要求向我厅择优推荐申报。各地建议推荐数量见附件2。适老化产品、助残产品、妇幼产品等特定人群适用产品推荐数量不受限制。

3.我厅组织专家对各市推荐上报的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进行评审,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,择优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申报。

五、有关要求

1.各市要充分挖掘消费品产业特色优势,结合“购在中国”精品购物板块推介工作,重点遴选具有独特文化内涵、稳定市场口碑及前沿创新能力的企业,建立市级消费名品名录。

2.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立足实际制定相应配套政策,围绕重点领域、重点品牌及重点企业,加大金融、人才等支持力度,加强消费品牌宣传推广,及时总结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,积极打造区域优势品牌和知名企业。

3.各市工信部门要高度重视,精心组织,按照申报程序和要求,做好审核和推荐工作,初审合格后请于9月26日前正式行文推荐(附件4-5),并附纸质申报材料2份(附件3),电子版发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消费品工业处联系人邮箱,逾期不再受理。

联系人:秦瑞丰;联系电话:0551-62871138;邮箱:qinruifeng @ahjxw.gov.cn。

附件:1.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征集2025年度中国消费名品的通知

2.2025年度中国消费名品推荐数量

3. 2025年度中国消费名品申报书

4. 2025年度中国消费名品推荐汇总表

5. 2025年度中国消费名品申报信息汇总表

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

2025年9月15日

附件1

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征集2025年度中国消费名品的通知

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:

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落实中办、国办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,根据《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的通知》(工信厅消费函〔2024〕369号),现组织开展2025年度中国消费名品征集工作,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工作思路

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的有关部署,聚焦国家战略所需和人民美好生活向往,遵循“自主申报、优中择优、动态管理”的原则,从历史经典、时代优品、潮流新锐等三个维度,征集一批优质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,加强央地联动做好消费名品宣传推广,加快构建以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为主体的中国消费名品体系,助力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。

二、征集领域

(一)面向轻工、纺织、食品、医药等消费品领域,征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、较高产品创新力、较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,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。

(二)重点支持特定人群适用产品品牌,包括适老化产品、助残产品、妇幼产品等类别,并依据产品功能创新性和适用性差异化制定评价标准。

1.适老化产品。主要包括老年服装服饰、日用辅助产品、保健食品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、养老照护产品、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、适老化环境改善等面向老年人品质生活需求的产品。

2.助残产品。主要包括轮椅、拐杖、假肢、助行器(车)、人工关节和升降机、助听器、义眼、导盲器等用于预防、补偿或改善残疾人身体功能减损的产品。

3.妇幼产品。主要包括为女性及婴幼儿两类人群提供日常护理、喂养、穿着、出行、玩乐、安全防护等适用功能的产品。

三、征集方向

(一)企业品牌。分为历史经典、时代优品、潮流新锐三个维度。

1.历史经典注重历史文化底蕴,是历史悠久、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经典品牌。

2.时代优品注重产品竞争力,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质量过硬、美誉度高,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深远的优质品牌。

3.潮流新锐注重创意设计,是近年来出现的引领时代消费潮流的新兴品牌。

(二)区域品牌。产业特色鲜明、地域标识明显、行业认可度较高的地方优势品牌,一般以“地名+产品”命名。

四、申报条件

(一)基本条件。企业品牌:申报主体应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登记的企业单位;具有独立法人资格,企业营业收入在2亿以上,近3年经营状况良好,在信用、质量、安全和环保等方面无不良记录;自主创建申报品牌,拥有商标所有权、且在有效期内。区域品牌:申报主体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地级或县级行政区,近3年无重大质量安全等事故。

(二)市场竞争力强。主要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,质量管理水平良好,国际化程度较高。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突出,产业链相对完整,产业配套完善,产业根植性较好。

(三)产品创新力高。主要产品技术水平领先,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水平较高,自主创新能力较强,具有一定国内外标准话语权。

(四)品牌影响力大。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健全完善,品牌影响力较大,美誉度较高,获得国内外消费者较高认可度。

(五)文化赋能力好。企业产品具有较高的工业设计水平,与传统文化充分融合,品牌独特性强,文化赋能性好。

五、工作要求

(一)申报主体通过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公共服务系统(https://zgxfmpfz.miit.gov.cn)在线填报,向所在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,并按要求提交相关申报材料。已纳入首批中国消费名品的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不再重复申报。

(二)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严格审核把关,并征求生态环境、应急管理、市场监管、药品监管等部门意见,按照推荐数量要求于10月14日前向我部择优推荐申报。

各地消费名品推荐数量见附件,适老化产品、助残产品、妇幼产品等特定人群适用产品推荐数量不受限制。

(三)各地要充分挖掘消费品产业特色优势,结合“购在中国”精品购物板块推介工作,重点遴选具有独特文化内涵、稳定市场口碑及前沿创新能力的企业,建立省级消费名品名录。

(四)鼓励地方立足实际制定相应配套政策,围绕重点领域、重点品牌及重点企业,加大金融、人才等支持力度,加强消费品牌宣传推广,及时总结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,积极打造区域优势品牌和知名企业。

(五)我部统筹开展中国消费名品建设工作,组织开展消费品牌价值评价,建立消费名品梯度培育和动态管理工作机制,每3年对名品企业开展评估复核,对不符合条件的按程序取消消费名品资格。

联系人:王苑锟010-68209940 13522164284

江菡010-68205653 15965577072

材料邮寄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15号楼工业文化发展中心

技术保障:盛坤17600285289

附件:1.2025年度中国消费名品推荐数量

2.中国消费名品申报书

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

2025年9月15日

附件2

2025年度中国消费名品推荐数量

序号 地 市 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(件)
1 合肥 6
2 淮北 1
3 亳州 3
4 宿州 2
5 蚌埠 2
6 阜阳 3
7 淮南 1
8 滁州 3
9 六安 2
10 马鞍山 3
11 芜湖 3
12 宣城(含:广德) 3
13 铜陵 2
14 池州 2
15 安庆(含:宿松) 3
16 黄山 1

 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551-62586667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返回顶部